一份富有见地的“作业”

G12的同学在学完高中生物“人脑的高级功能”后,完成了这样的一份作业:

【观看腾讯视频《十三邀》第六季第2期:许知远对话鲁白“意识可以获得科学解释吗?”,从自身感受最深或最有兴趣的一个“点”展开深入的学习与探索,并将学习成果在班上演讲交流。】

同学们富有见地的演讲,迸发出思维的火花,表达出深刻的见解。在交流中,不仅彼此增长了见识,还展现了风采、增强了自信。

请欣赏同学们的精彩的“作业”。(每人一份PPT浓缩成的一张海报)

林同学对鲁白的身份做了一番调查,了解到他作为著名神经科学家,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在大脑发育和精神健康领域作出了一系列重大科学发现,是清华大学教授、《知识分子》的主编。他打破“科学家”人设,致力于把科学的思想和文化带出校园、走向社会,去影响更多不同阶层的人,他是个有情怀、有使命感的科学家。

余同学从环境对人的影响以及为何女性更容易受环境影响展开调查研究,用许多案例和数据来阐明基本观点:一个好的环境可以对人有好的帮助,而一个恶劣的环境则会让人养成不好的习惯。

人的大脑是个极其神秘复杂的器官,现在很多脑科学的谜题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和破解。现有的脑科学还无法解释意识、更无法解释灵魂等概念问题。朱同学挑战了这个颇有难度的话题:“意识与灵魂”,富有哲理地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陈同学针对鲁白教授的主要研究成果BDNF展开介绍: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对神经突触传递和可塑性及学习记忆的调控,以及BDNF基因变异对人类记忆和多种神经精神疾病的影响。

林同学感兴趣的话题是:意识可以获得科学解释吗?鲁白认为意识可能也是可以研究的,因为有脑结构的基础和基因的基础。就大脑与意识的关系亦菲同学展开介绍。

王同学对节目中提到的两本书有兴趣,查到著名脑科学家大卫·伊格曼在《隐藏的自我》《大脑的故事》等书中指出,我们的大脑本质上就像一个黑匣子,外部世界的所有信息,只有通过大脑这个黑匣子的加工处理,才能被我们所理解和感受(形成一系列的视觉、听觉、味觉、触觉、感觉信息等)。

贾同学从心理学层面对记忆的定义做了进一步的学习研究。记忆联结着人的心理活动,是人们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基本机能。把抽象无序转变成形象有序的过程就是记忆的关键。

为什么青春期孩子的情绪比较容易走极端、考虑问题往往比较偏颇?邱同学的话题从大脑发育的不同阶段特点展开:童年时人的大脑发育最迅猛、最快速,而人的大脑额叶则要到青春期后期才能彻底发育成熟,而大脑额叶主要起到控制、调节人的情绪及认知功能的作用。

林同学针对脑科学的应用前沿如脑机接口、类脑计算器、大脑修复等方面,向大家做了介绍。

施同学围绕情绪对记忆的影响探讨了相关的问题:情绪怎样影响我们的记忆?什么情绪可能加强我们的记忆?什么情绪可能会削弱我们的记忆?

同样对记忆感兴趣的陈同学则侧重介绍了这个领域其他科学家做的著名实验:记忆是可以植入的。强调情绪对记忆的影响特别大,它可以加深你的记忆,也会扭曲你的记忆,你的部分记忆其实不是真实的。

人类的大脑是有可塑性的,尽管基因的差异会使得有些人生来就站在起跑线之前,但后天环境对人一生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大脑在成年后也是可塑的。潘同学从“人类是否平等”这个严肃的话题展开讲解。

陈同学介绍的是大卫.依格曼的著作《隐藏的自我》,如何定义自我?隐藏的自我究竟是什么?

长期喝酒可以让我们的大脑萎缩,即使是许知远,也不能逃脱这个自然规律;长期坚持学习、研究学问,可以加深我们大脑皮层的沟回,从而扩展我们大脑皮层面积,改善、加强大脑认知功能。这些是杨同学最关心的内容,她全面细致地研究了关于“脑萎缩”和“大脑与酒精”的关系,联系自身体验分享了许多有价值的思考。成为这次作业交流的“压轴大戏”。

以上是周甦华老师送给G12-2孩子们的一个作业合辑,作为他们高中生涯的华彩之一!